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新闻 >
水域现场伤病急救和预防
2022-05-23 16:48新闻 人已围观
简介在水域救援现场,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均有可能发生伤病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伤病及急救处理措施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一、低温伤害 水域救援中被救者通常在水中浸泡,过长时间浸...
在水域救援现场,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均有可能发生伤病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伤病及急救处理措施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一、低温伤害
水域救援中被救者通常在水中浸泡,过长时间浸泡会导致体温过低。当体温过低发生时,会引起严重的问题,甚至死亡。
(一)诊断要点
1.轻度体温过低:核心体温处于35~33℃。一般会出现寒战,麻木、健忘、发音困难。
2.中度体温过低:核心温度处于33~30℃。反应能力下降、意识逐渐丧失;寒战消失,四肢僵硬;呼吸逐渐减弱,瞳孔扩大。
3.重度体温过低:核心温度低于30℃。一般处于昏迷或半昏迷状态。呼吸极度减弱;脉搏、血压、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。
(二)体温过低处理措施:
1.使伤员脱离寒冷环境,换上干衣服,用毛毯等包裹,避免体温继续下降。
2.处置时动作要轻柔,尽量减少搬动,避免机械刺激导致心律失常。
3.使伤员保持水平位置,以减少体位对血压的影响。
4.如果伤员出现心脏停搏、呼吸停止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5.在复苏过程中,应边复温边复苏,如果体温低于30℃,除颤已不可能。
(三)救援人员个人防护:
预防低温伤害是最基础的防护:了解哪些地方有冻伤的危险,然后做好准备。长时间在水中训练或者救援行动中,在激流救援救生衣的里面还应该穿上湿式救援服;如果是在严寒条件下,还可以选择穿上干式救援服,干式救援服还可以配上保暖内胆;如果可能会遇到冻雨天气,应该选择带风雨帽的干式救援服,防止头部温度损失过大。
二、冻伤
冻伤一般发生在寒冷天气进行冰域救援时,也有可能发生在室内,例如身体部分位置暴露于极冷物质,比如未戴手套的情况下暴露于寒冷气体。
1.诊断要点
(1)冻伤会影响暴露于低温环境的身体部位,例如手指、脚趾、鼻子和耳朵。
(2)覆盖冻伤区域的皮肤发白、呈蜡色或黄灰色。
(3)冻伤部位冰冷麻木。
(4)冻伤部位变僵硬,皮肤无法推动。
2.处理措施
(1)将伤员移动至温暖处。
(2)脱掉伤员潮湿或紧身的衣服并沾干身体
(3)为其穿上干衣服,并在他身上盖一条毯子。
(4)从伤员冻伤部位取下紧贴的戒指及手镯等。
如果认为伤员身体有可能再次冻伤,请不要尝试给冻伤的身体部位解冻。不要揉搓冻伤部位。否则,可能造成损伤。如果您需要接触冻伤部位,动作应轻柔。
(三)救援人员个人防护:
预防外露部位的冻伤,我们需要配置专业的水域救援手套、防寒保暖头套等装备,尽量把干式救援服的风雨帽戴起来。
三、中暑
中暑指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。以高热、皮肤干燥、多汗或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。
1.诊断要点
(1)先兆中暑。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,感到全身疲乏,四肢无力、头昏、胸闷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口渴、大汗等,此时离开高温环境后,稍事休息,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。
(2)轻度中暑。除上述症状外,伴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、大汗、恶心、呕吐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,体温在37.5℃以上等,休息3~4小时后可恢复正常。
(3)重度中暑。除上述表现外伴有昏厥、痉挛、高热等。
2.中暑急救
(1)将轻度中暑者移至附近阴凉通风处,解衣平卧休息,用湿毛巾置于额部,口服含盐清凉饮料、人丹、十滴水、麝香正气丸等。
(2)如出现肌肉痉挛,用中等力量按摩。
(3)体温升高、神志不清、抽搐等重度中暑应迅速采取降温措施。
(4)将神志不清的中暑人员送往医院途中应严密观察呼吸、脉搏等情况,保持降温措施。
(三)救援人员个人防护:
水上的环境特点就是长时间暴晒无遮挡,救援人员要尽量遮挡裸露的部位,可以带上水域救援头盔、户外防晒帽、还需要佩戴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浮水偏光镜,这些措施可以缓解炎热感。
四、脱水
脱水在极热环境中工作、训练出现。如果在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暴露于极其炎热环境,甚至可能危机生命。
1.诊断要点
(1)脱水症状:乏力,口渴或口干,意识不清,尿量比平时减少,呕吐、腹泻、发热或液体摄入量减少。
2.处理措施:如果怀疑脱水,请立即联系医务人员,针对脱水的最佳急救措施是预防,确保饮用和进食充足的食物以使身体保持水分。如果脱水未能及早得到处理,可能会导致休克。
(三)救援人员个人防护:
救援人员长时间在外训练,一般要求随身配置户外水袋,建议选择1L、1.5和2L规格,这就要求我们的救援救生衣需要有水袋仓,一般为后置的大口袋,并且救生衣需要水管走线设计。
Tags:
